近年来,德州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红利,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与东盟各国广泛开展经贸、文化、教育交流工作,努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6月11日,德州市举办首届德州—东盟产业合作论坛,德州—东盟项目中心揭牌,将把德州市打造成中国北方对接东盟的重要节点城市。8月2日,召开中国—东盟合作项目座谈会,以加强企业间对接合作,争取更多项目落户德州。
在系列措施的推动下,德州市先后与多个东盟国家开展实质性合作。由马来西亚发林集团投资25亿元的东盟国际生态城一期项目——“东盟之窗”在齐河开工奠基;山东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壳牌马来西亚炼油有限公司股权,此举是山东地炼企业发展史上首笔海外收购。目前,德州已有330家企业与东盟各国开展经贸合作。今年1-11月份,双方贸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56%。
会议期间,成立了中国—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委员会,发表《关于加强中国—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共赢德州共识》,马来西亚、泰国等国有关企业分别与德州市有关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使德州成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聚焦点之一。同时,举办中国—东盟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双方探寻更多的合作空间。22日,德州华强商贸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同马来西亚、泰国企业签署了5份合作协议。
据介绍,德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对接东盟工作的“五个一”总体思路,即制定一个计划,梳理德州市与东盟地区间的合作共赢点,制定全市对接东盟地区五年行动计划;打造一个平台,以今年陆续开办的首届德州—东盟产业合作论坛、中国—东盟中小企业合作会议等活动为载体,创办一个持续性、有特色的品牌活动;建立一套机制,成立德州市对接东盟领导小组,以项目为纽带促进深入合作;打造一个园区,以德州东盟国际生态城为主,在德州打造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立一个基金,谋划建立对接东盟中小企业基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不断提高德州与东盟地区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不断提高德州与东盟地区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水平,在全国打响南有南宁、北有德州的对接东盟品牌。
“下一步,将以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重要节点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推进双方合作实现重大提升。力争到2020年,德州与东盟贸易额提高20%以上,产业合作水平不断加深,双方投资额年增长在30%以上。”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介绍。
(齐鲁晚报 记者 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