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临沧边交会商品展洽活动专区的缅甸展厅占地面积最大
南伞——镇康县新县城,一颗镶嵌在中缅边界的明珠,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中优势十分明显。这是南伞新城区里居住着的市民们最感到自豪的一次“搬新家”:2001年,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镇康县城由凤尾迁至南伞,所有搬迁准备工作就从此时开始了;2005年5月,镇康县城正式搬迁入住南伞,总体规划5.6平方公里。6年后,镇康县把边境特色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桥头堡建设战略重大战略举措,并成为耿马(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抢抓住桥头堡建设的大好机遇,推动镇康这个‘边城’的发展。南伞新城内即将举行的第二届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就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近期优势,是延边开放先行先试的‘药引子’;而在南伞城东片区正在建的镇康边境特色工业园虽然只能听到轰鸣的机械声,但从长远的后发和区位优势来看,发展难以估量。”昨日,在第二届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在镇康南伞即将开幕之际,镇康县把这两头都看得举足轻重。
药引子
临沧边交会力挺
镇康县先行先试
昨日下午,记者走进了位于镇康南伞城中心地带的第二届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第二届临沧边交会”)商品展洽活动专区。这次交易会拟定于11月25日至27日在中缅国际商贸城举办,走进商品展区大门,各个展位前正在加紧施工布展,为开幕式准备着。今年的展位外形与去年完全不同,每个展厅的展板文字均以中、缅两种文字结合为主,目的是为了方便中缅两国客商识别。进到商品展洽活动专区内,左边一栋缅甸风格建筑的展位大而精,更容易吸引众人眼球,它就是今年边交会上的缅甸展厅,面积比专区内任何一个个体展位都要大。
据第二届临沧边交会活动组织方负责人介绍,本次边交会围绕翡翠、高档木材及家具交易等积极开展招展工作,邀请以缅甸为主的国外企业及商会参展;国内、省内知名企业和全市8县(区)组织企业参展。专区内主要分为商品展示区、商品展销区两个区域。商品展示区共设展位62个。
“临沧边交会去年已成功举办了一届,它拉动了近3年来持续低迷的中缅两国边贸增长,这些都是近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与兄弟州市的边贸比,虽然看上去量很小,但我们将它视为‘药引子’作用。其最深远的意义就是,能为镇康边境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镇康县商务局负责人说,去年,从南伞口岸通关的外贸值为3.29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货值、零散商品值等多项指标;而今年前10个月,从南伞口岸通关的就货值一项就已经到达了3.46亿元。
看长远
打通1号路
实现南伞老街边境合作
镇康县委宣传部外宣办工作人员说,与第二届临沧边交会商品展洽活动专区仅一山之隔的另一面正是镇康边境特色工业园区所在地。记者一行驱车一公里左右,就能听到机械正在施工的轰鸣声;再行进一公里,正前方一条长长的大道显现在眼前。宣传部工作人员说,正前方这条大道就是镇康边境特色工业园区的1号路,将来这条大道会贯穿中国南伞、缅甸老街两地边贸。
他特意指着车辆前行的右手方兴致满满地说:“与1号路成十字交叉的道路叫2号路,这条路的远处是一座山,等明年打通山下的隧道后,2号路就能通到我们刚才看过的第二届临沧边交会商品展洽活动专区旁边的一条道路。这样就将园区与南伞县城连接起来了。”
他还说,如今,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1号路及周边园区项目的建设和进展情况。车停在了园区中央的一个小山包上,站在这个点就能清楚地看到,1号路沿线正在加紧施工的各个项目情况;遥望远处,在一棵大树旁,一条长长的景观树墙将1号路拦腰隔断。“镇康县与缅甸果敢地区山水相连,大树底下就是中缅两国的界碑,跟大树形成一条直线的树墙,就是中缅两国的边境线。”
目前,园区21.2平方公里地形测绘和核心区地质初勘工作已完成,控制性详规通过县级评审,环境评价、主干道路设计工作已提交初步成果,全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县实施方案已获市级审批并转报到省国土厅。园区主干道路、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220千伏变电站建设项目、园区供水项目、年产5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澳洲坚果加工厂、咖啡产业园、新型建材区物流中心项目、鞋业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已入园开工建设,部分已建成使用。
承接东部转移
实施“走出去”战略
据镇康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两年现雏形、三年成规模、五年见成效、十年大发展”的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力争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到2020年达到500亿元以上,成为云南沿边开放开发合作的试验区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面向东盟、立足中缅友好的跨境经济合作和对外开放的先行试验区,云南省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前沿窗口,临沧通往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黄金接点,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基地,镇康县工业聚集发展的战略平台和沿边开放的示范区。以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和生物资源加工产业为主,以发展进出口贸易加工、新型建材以及其他附加值较高的新型产业为辅的现代化边境特色工业园区。
镇康边境特色工业园区是耿马(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5月通过省工信委备案,2012年5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园区自启动建设以来,镇康县始终高度重视规划引领发展作用,按照工业城镇上山要求,综合开发低丘缓坡土地,精心选址,科学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及路径,定位园区功能。先后组织完成了《镇康边境特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镇康边境特色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白岩片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实施方案》等规划和方案;与缅甸果敢自治区政府签订了《南伞·老街边境经济合作区开发合作框架协议》和《南伞·老街边境经济合作区1号路延长线项目建设框架协议》。并达成共识:双方一致同意以中缅边界125号界桩为中心,在中缅边界125号界桩两侧划定相连区域建立“南伞·老街边境经济合作区”,其中,中方21.29平方公里,缅方20平方公里,缅方计划先期开发建设2平方公里。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入驻缅甸园区开发建设;开展县城和园区姊妹城专项规划,计划2013年1月份完成。
人物访谈
“这里比当年深圳
条件好多了”
吴红星,天马鞋业董事长,这两天正忙着准备工厂开业,沙发就摆在新建的车间里。去年此时,这里还是一片甘蔗林,如今,宽阔的厂房内整齐地摆放了100余台工业缝纫机,与车间外推土机、挖掘机轰鸣、尘土飞扬的园区工地对比鲜明。
“这里比起当年的深圳条件好多了……”身为深圳龙岗鞋业协会副会长,他的广东口音说起话来很直率。几年来,随着产业转移压力增大,他和同行考察了中西部多个省区,临沧市委书记杨洪波率团在深圳举办的招商会,用诚意和支持政策打动了他。几次来往,吴红星最终决定落户镇康。土地成本低、当地政府很扶持办事效率很高、从这里通过缅甸过关出海将省去上千海里距离、缅甸的人工成本不高……吴红星向记者算了大账。如今,在工业园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的天马鞋业投资已超过200万元,并在缅甸开了员工培训学校,准备尽早开工。在他的带动下,深圳龙岗鞋业协会有多家会员与工业园区签订了投资建厂协议,吴红星能否成功将成为他们行动的风向标。“如果搞得成,其他品牌、配套产业等都会进来。”
在深圳“打滚”创业30多年的吴红星,当年面对茫茫大海创下了基业;如今,面对茫茫的云南大山,他说,相信只要敢干,机会仍然是有的。(刘自学 张明 唐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