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泰国曼谷举行。
11月27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泰国曼谷召开。这是继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泰方首次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专题召开论坛,邀请中泰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探讨“一带一路”下的中泰合作空间。
中国和平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行长李若谷在会上称,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且不平衡的今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是“既治标又治本”之策。他预期,10年后,中国与泰国及东盟各国的互联互通一旦初具规模,中国与东盟统一的大市场将呼之欲出,将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发展创造巨大空间。
研讨会将走向机制化
此次研讨会由促进泰中友好的民间组织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主办。中方受邀赴泰的则是一个14人规模的学者和企业家团队,由李若谷带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南方都市报总编辑任天阳获邀作为文化传媒界代表,在研讨会上发表《从广东与泰国的交往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演讲。
这项由民间组织的对话和交流,获得泰国官方的高度重视。其间,泰国立法议会主席、文化部部长、旅游与体育部部长专程安排了接见会谈,面对面交流中泰合作问题。文化部部长威拉还出席了昨天的研讨会并发表讲话。
“我们还将组织更多类似形式的活动,推动双方的交流和往来。”昨天,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会长、泰国前国会主席颇欣·蓬拉军向南都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也将走向机制化。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后,泰国积极响应,中泰铁路合作项目有望在今年年内上马。相关人员向南都分析认为,在此背景下,中泰双方各层面的交流沟通,有助于进一步巩固互信,在此基础上的合作才能事半功倍。
泰方正筹拍郑和下西洋纪录片
“600年前,郑和带着船队来到泰国,成功建立来往和贸易,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接触建立互相的信任,得到持久的和平。现在在泰国海边、河边,还有很多‘三宝公庙’纪念郑和。”颇欣·蓬拉军认为,现在中国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将美好和平的历史进一步发展。
他坦言,也有民众误认为这是中国要称霸世界、发展殖民地,“但我认为‘一带一路’提议是为了共赢,不强迫谁加入、大家通过协商讨论,将让各国经济文化得到发展。”
据了解,为让外界更好地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目前,泰方正在筹拍郑和下西洋的纪录片,“相信纪录片效果会比中国《泰囧》还要火,能吸引更多人来泰国旅游。”泰中文化经济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建议制定统一标准和政策”
对于中泰合作,李若谷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使相关国家陆路相连,还要通过海上通道把众多国家联系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从而创造更大市场和发展空间。他认为,这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且不平衡、恐怖主义泛滥的今天,是既治标又治本之策。
李若谷建议,推动中国与东盟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要统一技术标准、完善并用好双边和多变的投融资合作机制,并在中国和东盟各国间建立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规划中各个项目的机制。
他指出,目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铁轨、公路建设、以及海关、签证、检疫检验等标准都不统一,“中国与东盟各国间政府应加强合作,制定符合地区需要统一的标准和政策,方便交通运输和人员往来。”
此外,李若谷还建议,中国与东盟各国建立基础设施信息平台,互动有关情况,并成立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工作小组,做好年度计划,使得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每年都有扎实的成果。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使相关国家陆路相连,还要通过海上通道把众多国家联系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从而创造更大市场和发展空间。这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且不平衡、恐怖主义泛滥的今天,是既治标又治本之策。
———中国和平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行长李若谷
专家解读
“一带一路”非政治战略
最终目标是合作共赢
在昨天的研讨会上,泰国国立法政大学教授张锡镇指出,“一带一路”构想提出后,部分国家对此存在一定疑虑。
“大部分东盟成员、特别是官方态度是积极表示支持和欢迎的,比如泰国、柬埔寨、老挝。”张锡镇介绍说,但也有部分国家属于“慎重欢迎”甚至“有所保留”。
他分析,之所以存有疑虑,有的是认为中国“一带一路”构想带有政治图谋,是想要推行地缘政治战略;也有的认为这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想把东南亚变成与美国对抗的阵营;还有的是担心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加,中国企业进入越来越多,有可能会挤占本国人就业等机会。此外,中国制造的质量是否可靠,也是外界疑虑的因素之一。
“‘一带一路’不是政治战略,而是一个经济文化等方面合作的倡议。”张锡镇分析,中国需要寻找经济增长点,为产能过剩找出路,还需要带动西部、西南部经济起飞;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中国经过此前一段时间的发展,也能够带动邻居和周边国家的发展、能够担负更多的国际责任。“这个倡议不是‘集团’、‘组织’,而是非排他性、非机制化,是开放、自愿、自由的,而它的最终目标是合作共赢。”
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浩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中,民心相通是社会根基,把“一带一路”倡议落到实处、做好各领域建设,必须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支持,必须开展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沟通了解和友谊,为双边、区域合作奠定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采写/摄影:
南都记者 程姝雯
发自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