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中国和东盟企业建言献策 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经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30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王 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王 言

  1月24日,“中国企业走进东盟”和“东盟企业走进中国”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这次活动由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主办。

  据悉,本次评选活动历时4个多月,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企业纷纷报名参与,经过层层筛选和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最终中国和东盟国家的20家企业和10位企业家赢得殊荣。

  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投资合作日趋活跃。在当今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作为新兴经济体而又相邻的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经贸关系是双方的共同需要,由此推动双方投资合作更快发展。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于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来说,双方企业的投资合作也是主体。因此,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这对于促进双方企业走出去会有参照作用,对于中国与东盟长久持续合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自贸区建设以来,东盟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以及丰富的矿产、水电等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前往投资。据报道,2012年中国对东盟投资增长三成,而近几年东盟企业对中国的投资也在不断增长。

  2012年9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第九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就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其中第二点建议就是“更大力度深化双向投资合作”。据悉,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举办此次评选活动,正是积极响应和落实这一建议,旨在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东盟企业走进来提供好的经验,树立好的榜样。

  这些获奖企业都有其成功的经验。他们能够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机遇,找准切入点,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走出去的企业,首先遇到的就是不同的文化、价值观,面对着不同的国度、体制、政策、消费习惯、营销渠道等,这就需要善于交流和沟通,由此,要入乡随俗,融入当地社会。企业在投资于他国项目时,既要有利于经营,也要有利于推动双方人文交流,利于企业和谐、持久的发展。

  同时,走出去的企业要实施本土化经营。例如,在走进东盟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普遍感到自身拥有的人才短缺,尤其是在当地经营需要熟悉当地情况的人才。实施本土化经营,选好选准当地的合作伙伴,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是东道国所乐见的。

  这些企业都拥有较领先的技术水平,有能力开发国际市场。走出去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技术,无疑具有一定的开发新市场的优势。

  走出去的企业,赚了钱,如果相应地回报当地社会,履行好社会责任,则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目前,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是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第一大市场,中国则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走进东盟国家,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企业到中国寻求到新的发展机遇。而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推进,双方会不断开放市场,这为中国企业走进东盟,及东盟企业走进中国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这是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的大趋势。

  专家建议,政府应积极总结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促进双方企业间的投资合作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包括中国企业和东盟国家的企业,都应注意学习走出去的成功企业的好做法,不断推进相互投资合作。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大单来了!中国东盟愿景:2020年,双向贸易1万亿!投资1500亿! 越南进口汽车零关税,中国受影响吗?
中国 东盟国际产能合作进入“和”时代 柬埔寨年轻人热衷学汉语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