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达120.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26%,高于同期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速15.8个百分点,进出口规模居西部12省市区之首。而同期广西对越南进出口97.3亿美元,增长28.4%,占广西对东盟贸易的80.7%。越南仍然是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拓展广西对越经济合作,通过越南向东盟其他国家扩大对东盟合作范围,是广西提高对东盟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
1 推进中越跨境旅游合作
随着广西与越南经贸合作的不断发展,双方旅游合作必将获得更快发展。而推进双方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则是推进双方旅游合作的重要途径。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农立夫说,多年来,广西边境旅游红红火火,近些年来,广西的凭祥、东兴、大新德天瀑布等边境旅游发展迅猛,凭祥浦寨-越南新清跨境旅游先行试验区正在建设中,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已上升为中越两国国家层面的议事日程。
广西社会科学院壮学研究中心主任赵明龙说,建设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是中越两国旅游的“市场对接”。2009年12月,中国国务院提出构建“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这是顺应区域合作发展潮流的重大部署。推进中越两国边境地区旅游业合作,对于提高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中越边境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实现中越两国共同繁荣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专家认为,在广西地方政府和国家旅游部门的共同努力推动下,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前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的来说,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推进工作比预期慢。
广西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袁珈玲说,目前,国际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作为一种创新的旅游发展模式正在蓬勃发展。然而,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通关便利化、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企业合作、跨境旅游线的延伸和整合、跨境自驾车旅游审批手续等,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刘建文说,越中口岸经济区的主要特征是发挥贸易和旅游的优势,对促进口岸经济区的所在省份,甚至内地各省的经贸和旅游的跨国流动以及经济结构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张瑞梅提出,京族哈节是中越双方文化认同的基础,是跨境边民交往互动的载体,是与越南加强民族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打造京族哈节文化旅游品牌,有利于促进中越两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目前“京族哈节”的文化旅游开发已初具规模,但还存在旅游产品创新不足、营销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
张瑞梅建议,精心打造哈节文化周核心旅游产品,开发国际邮轮――“京族号”,打造京族生态博物馆新的文化品牌,加大京族文化和京族旅游宣传力度等。
赵明龙说,中越学者都认为,要本着平等互利原则来设置适应中越两国国情的旅游合作机制,同时,要点面互动,正确处理好内地旅游与边疆旅游的协调发展关系。
2 加快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东兴-芒街、凭祥-同登是广西与越南开展政治、经济、文化合作的重要门户,区位优势明显。中越凭祥-同登、中越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是目前中国与外国正在建设的5个跨境经济合作区之中的两个。
农立夫说,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东兴和芒街、凭祥和同登都具备了进一步推进跨境经济合作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东兴市、凭祥市口岸经济发展较快。东兴市“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达29.9%,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6 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 万元以上,比全区平均水平高近1 万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5.43%,边贸成交额“十一五”期末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31.75%。
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许绍才、沈小春说,目前,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经过一段时间建设后,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如,如何克服中越两国经济、政策、法律制度存在的差异性等。
刘建文认为,目前,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需要协调解决的主要问题,如建立合作机制,制定管理制度,出入境便利化措施,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灵活的原产地证书,合作开展招商引资,可监管的货币自由流动等。
广西商务厅东盟合作一处处长季忠说,正在推进的中越东兴-芒街、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需要进一步探讨,需要大胆创新和突破。
许绍才建议,推动中越双方共同建立组织协调机构,组成联合专家组共同研究编制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规划等问题。
沈小春建议,借鉴国内外跨境经济合作区管理的成功经验,创新合作区管理模式。可由中越两国代表组成联合的跨境经济合作区管理组织机构,构建起两国间稳定有效的磋商和协调机制,统一管理合作区的所有事务,协调和化解各方在利益方面的冲突。同时,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通关、检验检疫、边检监管一体化管理模式。
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董事、副总经理林冠认为,企业是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践行者,是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主体,因此,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为高效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建议在政府主导下,由广西区内大型国有企业承担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有关工作。
广西商务厅东盟合作一处黎民坚说,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内涵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央要有相关政策的支持,同时,建设合作模式和实施方式等也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3 加强双方产业合作
提高中国对东盟开放型经济水平,行业对接、产业合作是双方未来发展的重点。同时,拓展广西与越南的经济合作,产业合作也是基础。
刘建文说,中越贸易额虽然保持发展势头,但持续下去必须推进产业合作。一是目前越南进口我国的商品额占大多数的是机械生产设备,越南市场需求到一定时候就会饱和;二是随着越南国内逐步有能力生产,也会减少进口生活消费品;三是越南的市场有限,做大贸易会受到限制。因此,在保持贸易合作发展的同时,应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工作重点放在发展产业合作上。
专家认为,越南也迫切需要加强产业合作。目前越南的产业链很弱,每年要从中国大量进口材料、零件和半成品回越南生产再出口,所以,越南今后的不少产业将与我国的相关产业形成跨国产业链。跨境经济合作区是良好的产业合作平台,可以将两国的各种优惠政策组合起来,充分利用各国的资源做大相关产业。
沈小春说,产业支撑能力较弱是东兴目前的关键问题。尽管东兴近年来城市发展较快,但由于历史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目前产业体系不够完善,产业链条短,配套能力差,仍未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或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缺乏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
据悉,近年东兴产业也获得一定发展,如红木已经成为百亿元产业,海产品、茶叶、纺织品、橡胶产业等传统产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以东兴橡胶产业为例,根据海关数据,从2006年起,广西的天然橡胶进口量持续增加,年均增长超过20%,仅2012年前10个月,就有近40万吨天然橡胶从东兴口岸进口,东兴已成为全国最大陆路橡胶进口口岸。
然而,东兴橡胶产业发展尚处于较低层次。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官锡强教授说,中国天然橡胶产量比较低,国际依存度达75%以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胶进口国。官锡强建议,应进一步推动东兴与越南橡胶产业对接,更好地利用越南和东盟其他国家的橡胶资源,建立东兴橡胶国际交易平台,做大东兴橡胶产业。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高歌建议,要尽快形成吸引国内外企业到东兴来设厂的投资环境,使东兴相关产业获得较快发展,这既可以扩大东兴口岸物流量,也可以增强东兴口岸加工能力。